回到首頁Home

我是不務正業的人?

最近和朋友見面的場合中,老友介紹我給新朋友認識時,他笑著說:「張教授是不務正業的人,雖然是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的專任老師,可是卻在寫茶書!」

這是個有趣的簡短介紹,我在當時除了一愣,也只是面帶微笑,並不想多做辯解。但是回家三思之後,我想就「正業」這兩字,做個簡要說明。

佛法中的「八正道」,是八種修行的法門,佛陀(前623年~前543年)心中認定的「正業」,究竟是什麼呢?我想:應是「推動他所證悟到的愛人思想」,這是人在此生的神聖使命,也是八正道之「正業」的真正意義!

東吳大學是間教會學校,這世間若是沒有耶穌(前2年~29年),就不會有東吳大學的存在。那麼站在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角度來說,「正業」是什麼呢?推動耶穌的愛人思想,才是身為這間學校的老師,飲水思源後所應有的正業啊!

對於不信仰佛陀及耶穌的多數華人來說,儒家作為中國讀書人的主流思想,從漢朝開始歷時兩千年之久(前100年~1900年)。站在孔子(前551年~前479年)的角度來思考時,「正業」是什麼呢?

根據南宋朱熹(1130年~1200年)的看法,曾子(前518年~前458年)是孔子的學生中,極為了不起的人物。因為四書之首的《大學》,是孔子所說,曾子詮釋後的文章。

《論語》之〈泰伯第八〉中,曾子說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!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!」《論語》之〈顏淵第十二〉,孔子回答樊遲問仁時而說:「愛人」。因此,孔子與曾子內心的正業,是推動儒家的愛人思想,任重而又道遠。

台灣在一九九四年成立「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」,正式且全方位地推動教育改革。現在的台灣高等教育,重視的是學術研究之定點鑽研,並且斤斤計較於期刊發表篇數,以及大學的排名。

請容我不客氣的評論說:「這種亂象是在開文化的倒車,是在摧殘台灣人最強的文化競爭力,也都是些不務正業的讀書人!」

相對來說,我寫《生活茶》、《活茶經》、《活茶禪》與《活茶道》的原因,是要透過喝茶來推動「敬天愛人」思想。這種思考方向及具體做為,無論是從佛陀、耶穌、孔子或老子(?~前470年)的角度來看,才是身為讀書人之責無旁貸的「正業」所在!!

回到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