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首頁Home

道家思想中的化與忘

《南華經》的〈逍遙遊〉與〈養生主〉等篇章中,莊子強調道家的「養生」重點,是在化與忘這兩字。「化」是將繁雜限縮為簡單的能力與智慧。接著,人超脫了是非及相對的小知後,就將內心的憂愁放下,也追求到圓滿無缺的大快樂,這就是「忘」!

化與忘的核心觀念,要「如何」才能活學活用呢?舉例來說:「《六祖壇經》的活茶評」這篇文章中,慧能將二十二個重要的佛學名詞,都簡化為「人的自性」。從道家的觀點來說,這即是「化」。接著,活茶將慧能提到的佛學名詞,歸類到《活茶禪》提倡的七大修行方向,再簡化為「敬天愛人」的一念,這也是莊子重視之「化」的運用。


當人確實地擁有「化繁為簡」的能力後,就能透過「由簡轉繁」的方式,因材施教地衍生出萬法。那麼為數眾多的萬法呢?在「無住生心」的前提下,卻又能限縮為簡單的一念!

舉例來說:佛陀悟道之後,講經說法時的上述特色,就是人間最好的明證。再舉一例:《活茶道》的書中,活茶將《南華經‧養生主》的六百字經文,「化繁為簡」的限縮成「敬天愛人」四字。接著,將該篇經文予以拆解、重組與展開。最後,從〈養生主〉篇的莊子論點,「由簡轉繁」的逐步拓展,延伸到老子《道德經》、佛陀《金剛經》、慧能《六祖壇經》,以及活茶的《生活茶》、《活茶經》、《活茶禪》與《活茶道》。

因此,活茶提倡的修行方法,是延續老子與莊子的主張,特色在於「化繁為簡」、「由簡轉繁」,以及重視「悟道者思想的身體力行」。這種方法的引導下,想要追求解脫智慧的人,不用吃素、沒有戒律、不崇拜偶像、不需念經、也不重視死後要去的天堂或極樂世界。

除此以外,傳法者也應以老子與莊子為學習的榜樣,有著「身退不居功」之身教重於言教的「捨行」。因此,這種「實事求是」的修行方法,可以將傳法的過程中,追隨者內心產生的「迷」與「癡」等偏差程度,下降到最低。

綜觀過往千年的華人歷史,傳教者常假借宗教之名,遂行蠱惑人心之實。他們用「自說自話、自以為是」的方式傳法,再透過愚癡的信眾為自己造神。這些傳教者無論生前累積多少名利,最後都是隨風飄逝的轉眼成空。曾經"萬眾矚目"的他(她)呢?也無一倖免地被後人遺忘。但是,讓有識之士感到痛心與難過的是:誤信他們的人走入歧途,蹉跎了寶貴的一生而不自知啊!

相對來說,《活茶禪》是先解說《金剛經》與《六祖壇經》的經文,接著探討「茶禪一味」的生活運用(請參考「茶禪一味不再是句空話」)。《活茶道》更進一步地,談論《南華經》、《道德經》、《金剛經》與《六祖壇經》的思想大要後,才訴說這些論點與「活茶道」的緊密關係(請參考「活茶道是華人提出的正統茶道」)。

因此,活茶提供一個「正本清源、回歸正道」的修行方法,也就是以老子、莊子、佛陀、慧能、耶穌的思想為開始,「化繁為簡」的拆解悟道者思想。接著,在吃、喝、玩、樂的「輕鬆」過程中,身體力行「由簡轉繁」後的思想。最後,在持之以恆的努力下,因緣成熟時,人就達到「簡繁兩忘、天人合一」的悟道境界了!

我要訂購
回到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