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首頁Home

《生活茶》的緣起

全世界"瘋咖啡"的人很多,這些人也很幸福,因為有許多用實驗方法與思考邏輯而撰寫的書,有系統及條理地帶領大家向前衝。相較於咖啡而言,飲茶的人更多,全世界為茶而瘋狂的人數,也決不低於瘋咖啡的人數;並且,茶文化因為融入禪學、詩詞、藝術家在茶具的創作,而比咖啡文化來得更為深沈與有趣!

我撰寫《生活茶》之目的,在於從唐朝陸羽的《茶經》開始,述說茶文化的千年演進後,以「敬天愛人」之中心思想為主軸,談論茶具的美學欣賞,並參考現代科學研究的實證結果,分析茶葉的品飲藝術,以寫出超越咖啡書籍的飲茶專書。

本書的內容重點,是我在一九八八年開始喝茶,到二千年取得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企業管理博士學位為止,十二年間的喝茶體會。

《生活茶》是「活茶道」這個主題下的第一本書,屬於喝茶的入門書籍。撰寫本書的過程中,我要求自己:文字表達要盡可能簡潔、直指事情本質;要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看完、且能有諸多體會;書本字體必須夠大,才能方便讀者閱讀。這些考量都是抱持著謙虛的心,站在讀者立場考慮事情。凡此種種也是飲茶多年後,逐漸體會到的寶貴心得。

我於二零零七年到二零零九年間,同時撰寫《生活茶》、《活茶經》、《活茶禪》與《活茶道》的核心內容,就書的綱要來說,共計三十二章與一百二十八節。接著,再用兩年時間收尾,依序寫完每本書。既然四本書都是同時間所寫,就代表它們在我的內心深處,並沒有高下之分。

《生活茶》與《活茶經》的內容重點,在於談論敬天愛人思想之「應用」,也就是應用在「喝茶」這麼件"看似不起眼的小事"。《生活茶》是入門之書,《活茶經》則是圍繞「喝茶見性」這個主題而寫。

《活茶禪》與《活茶道》為闡述敬天愛人之思想的「本體」。《活茶禪》以佛陀《金剛經》及慧能《六祖壇經》的思想說明為主,《活茶道》則用莊子《南華經》的內容為談論對象。這兩本書基於三度空間的思維概念,從三個座標平面畫出三個圓的方式,定住悟道者所證悟的那個「立體道球」。

因此,我以活茶道之論述與提倡,期盼茶人透過敬天愛人之「體」與「用」的交互學習後,終有一天也能明心見性,追求到內心的圓滿快樂。

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與弟子的諸多對話中,其中一段話約五千字流傳下來,簡稱為《金剛經》。這段對話看似簡單,卻蘊含非常深的哲理。相對來說,台灣的道源法師在一九七九年解說《金剛經》,後來講稿集結成冊,用了二十萬字來解釋這部經。道源用這麼多的語言,其實表達觀念也沒有超出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所要傳達的那個訊息!

我們以上述《金剛經》例子,說明活茶道的四本書關係,則《活茶禪》與《活茶道》是談論活茶道的本體,相似於只有五千字的《金剛經》。

《生活茶》與《活茶經》著重在活茶道的應用,這兩本書融入了道家、儒家與佛家的思想;有包含在日本發展了四百年歷史的茶道說明;有以茶性探討為基礎,從而建立的茶具美學鑑賞理論;也有現代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設計與運用。

活茶道的應用看似非常困難,卻又不超出《活茶禪》與《活茶道》這兩本書所談的內容。這就好比道源在八十歲所說的《金剛經講錄》,整本書不打閒岔,卻用二十萬字才能說明佛陀的五千字《金剛經》。

活茶道之本體與運用的關係,也可用「象形」方式進一步說明。人在有情世界中的生命,是由受精卵逐漸分裂而產生。脫氧核糖核酸(DNA)組成的基因,是構成受精卵的最重要成分。DNA的形狀為兩條並排之鍊,平行交織成雙螺旋的形狀,盤旋而上。

活茶道之「體」與「用」的關聯,就好像人類細胞的遺傳基因中,那兩條雙螺旋形狀的鍊,是平行不悖、互為交融、卻又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的關係。

唐代的禪宗傳說故事中,不識字的六祖慧能,聽到五祖弘忍朗誦《金剛經》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立刻就得道。這八個字從古到今有成千上萬人知道,卻大多沒有辦法做到。

因此,茶人想要透過飲茶,將自己轉化成「茶」那樣的美好,以與茶湯之茶性相應,對許多茶人來說,應該都是值得一輩子努力的課題。期待大家也祝福大家,能因為喝茶而使有形身體得到健康,而精神方面,也能因此而更加富足。

回到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