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首頁Home

生活的藝術

「養天地正氣,法古今完人」,是中華民國的 國父孫中山(1866年~1925年),在1923年寫的對聯,也是台灣的東吳大學,以及中國的蘇州大學等學校的校訓。

看到這幅對聯時,我常會思考:身為一個華人,除了「混吃、等死」的選項外,在古往今來的三千年歷史、百億華人的例子中,你心目中的「完人」是誰?你的內心深處,最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呢?

這個問題很難回答。因為人被生活的壓力逼迫後,常放棄思考自己的各種選項,也總會麻醉自己說:「平安就是福」。還好,林語堂(1895年~1976年)曾經針對這個答案,給我們一個明確的定義與提示,你不妨參考看看。

林語堂擁有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博士學位,有許多人讚美他是幽默大師。他在1937年時,用英文寫《生活的藝術,The importance of living》。七十年後的今天,台灣能買到繁體版的新書,中國有簡體字的書(比台灣的版本更精美),甚至在美國的亞馬遜網站,你也可以買到出版了好幾次後,2008年再版的精裝英文書。

《生活的藝術》第一章〈醒覺〉的內容裡,林語堂說:「觀測了中國的文學和哲學之後,我得到一個結論: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, 是一個對人生有一種建於『明慧悟性上的達觀者』。這種達觀產生寬宏的懷抱,使人帶著溫和的譏評心理度過一生。丟開功名、利、祿,樂天知命的過生活。這種達觀也產生了自由意識,放蕩不羈的愛好、傲骨和漠然的態度。一個人有了這種自由的意識,以及淡漠的態度, 才能深切熱烈地、享受快樂的人生。」

根據這段話的定義與描述,我認為中華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,是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莊子及老子。

我常想:不論你這輩子是帝王、將、相,或是販夫、走卒,你早晚都會面臨「一個終極的問題(the ultimate question)」。那就是這一生有沒有盡力,好好的活著,讓自己活得非常快樂。

請注意:捫心自問這個問題時,你不需要別人對你的肯定。光宗耀祖、名、利、權等世俗人的相對觀點,你也不再關心。你會「非常嚴苛」的自我檢視,看看是不是會肯定自己?

我想告訴你的是:你只有證悟到「圓滿無缺的快樂」,才會了無遺憾,並且面帶微笑的離開這個世界。因為你的內心非常清楚,你善用活著時的分分秒秒,你很積極、沒有對自己不好,也活得很夠本!

相對來說,在名利世界打滾的你,若是抱著遺憾而死,內心若還有著數不完的掛念,那麼天堂跟極樂世界的門,都不可能為你而開。

因此,人間的信仰,不論是對基督教徒、天主教徒、佛教徒、回教徒,或甚至是對無神論者來說,信仰的終極追求, 一直都是「內心的自我肯定」!

關連文章:
(1)我曾經認為自己只是個屁
(2)「活茶道」是華人提出的正統茶道

回到首頁